论坛实录 | 学术论坛一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技术和材料

图/故宫倦勤斋  图片来自网络

本届博览会的首场学术论坛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组织,主题为“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技术和材料”,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谭玉峰主持。论坛分为七个演讲题目,演讲人分别来自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各大研究机构、院校和公司,各位嘉宾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保护理念,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图/论坛现场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概述

王时伟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来自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王时伟老师以其丰富的实际案例向大家介绍了故宫古建筑保护技术的诸多细节。分别从彩画、琉璃瓦件、石构件、金属件、传统工艺研究、墙体保护、木构件加固、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进行展开,介绍了古建筑遗产保护从传统的工艺传承到材料、技术、工艺的研究性保护的发展历程。比如彩画保护从传统的砍挠重绘到原物修复保护理念的转变;琉璃件施釉复烧技术的推广;石质构件物理喷砂清洗的应用案例;镀金工艺对传统鎏金的替代和改良;传统材料灰背、纸张的材料性能研究;墙体反碱的成因及对策;新型材料在木构件加固中的实验等内容,最后介绍了近年来故宫与国外文保机构合作的太和殿项目、倦勤斋项目的成果与经验。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已经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工种的系统工作,对其进行详尽、细致的前期研究,尤其是病害调查、分析与保护方法的研究、论证十分重要,保护工程中所有的技术手段都应以前期研究为基础展开。继续加大对前期研究、论证投入的力度,将保护工作的流程系统化、科学化已是当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

图/来自发言人PPT


文物保护中微量有机物的化学与免疫检测技术

张秉坚 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

在文物保护中,探明文物材质和成分是了解文物价值和开展保护修复的基础性工作。其中,从大量无机物中鉴别出微量有机物成分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常用的分析检测仪器却往往难以胜任。如古建灰浆和三合土中的微量有机物的成分;彩绘颜料层中胶结物成分;考古残留和残存物成分的鉴别,往往因含量少、样品少、杂质干扰和保护材料干扰等因素困扰而难以直接检测。基于如上问题,张秉坚老师提出将检出文物所有成分谱图的研究思路转变为侧重目标成分检测的新方法:即化学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具有快速,便捷,现场完成等优势。以灰浆有机添加物为例:运用基本化学分析原理,仅需0.6克灰浆样品,即可检测出糯米、血料、桐油、动物胶、蛋清、蔗糖等有机物。报告列举了故宫燕喜堂灰浆分析、“华光礁1号”古船艌料分析、浙江古城墙砌筑灰浆材料分析、中国东部古塔砌筑砂浆分析等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样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计情况,大大提早了中国淀粉、油脂、蛋白质在建筑材料中应用的历史。发现 1/2 以上古代灰浆样品含有 1 种及以上有机物,尤其是重要建筑。

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定结合关系而进行检测的技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报告中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彩绘胶结物检测;麦积山泥塑和壁画胶结物检测;须弥山石窟泥塑和壁画胶结物检测等案例。尤其在跨湖桥遗址发现的中国最早独木舟的材料检测中,严谨地证明了中国利用大漆的历史有8000年以上。化学分析和免疫分析都需要根据被检物质的具体特征进行设计,特别是免疫分析鉴别力强,精度高,耗样品量少,将成为未来考古和文保领域最重要的检测方法之一。

图/来自发言人ppt


文物建筑保护的科学研究问题

黄继忠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

来自上海大学的黄继忠老师从文物建筑的主要病害类型和文保领域常见的工程问题出发,探讨了前期研究、材料与技术研究的重要性问题。

首先以实例的方式总结了文物建筑保护中常见的病害,包括诸如瓦件松动导致渗漏、构件风化糟朽劈裂、木架歪闪、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失稳、壁画、彩塑病害、虫害、古建筑火灾等病害类型及影响。继而讨论了建筑遗产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列举了“豆腐渣工程”、反复维修、“保护性破坏”、久拖不决、争议维修、治标不治本等反面案例,提出其原因在于前期研究不够、病害机理不清、监测检测方法有待改进、稳定性评价技术与方法不完善、保护材料研究不够等问题和缺憾。

最后,提出强化前期研究和加强保护材料与技术研究的解决思路,并列举了故宫养心殿和浙江古月桥修缮工程两项成功的保护和研究案例来阐释前期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研究的工作还包含古建筑文化研究、建筑材料腐蚀机理研究、砖石木等构件无损或微损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稳定性评价技术和方法研究、文物建筑防水治水材料与技术研究、砖石木构件加固保护材料与技术研究、木结构防火材料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

图/来自发言人PPT


近现代建筑保护中几个问题探讨

蓝戊己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蓝老师作为业内的建筑平移领域的专业人士,这次也从不同方面和我们探讨了近现代建筑保护中的几个问题,介绍了他眼中平移和保护的重要联系。

他讲到,平移和顶升都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的。平移是对历史建筑进行加固改造时,对最小干预原则的一种实现形式。在面对一些城市问题时,例如由于历史演变导致城市地形上升或下降形成洼地,对身陷其中的历史建筑来说,“平移”无异于是一种“拯救方式”。

相对于人为大拆大建对历史建筑的破坏,蓝老师认为将历史建筑平移是一种在无可奈何的条件下,最为优选的方式。他举了北京西长安街双塔的例子。1954年,因西单到新华门段路窄,决定将金代建成的矗立于几百年风雨之中的庆寿寺及双塔夷为平地,原址上建起电报大楼。他认为,面对这种问题,如果能将建筑平移,是对历史遗产最好的保护。 


Conserv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York Minster

约克郡的保护研究与发展-以约克大教堂修缮为例

Ms.Laura Cotter

来自英国的Laura Cotter女士和我们分享了约克郡大教堂的保护研究及其发展历程。

大教堂位于英格兰北部,建于1080年,历时400多年完成建造。教堂正厅是英国最高也是最宽的哥特式正厅。除此之外,教堂收藏的中世纪教堂彩色玻璃数量居英国之首,每年有70多万游客和信徒慕名而来。

Cotter女士是约克郡大教堂修缮项目的负责人,她向我们介绍,教堂有一个关于修缮保护的为期100年的滚动工作计划,每年需要筹集250万英镑以支持其运转。

约克郡大教堂主要使用的建造材料是石材和玻璃,这些也是教堂价值的重要载体,在修缮保护时,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来制定安排相应的工作计划。聘请专业的石匠、开辟采石场等都在工作计划之中。

最后,Cotter女士介绍说,约克郡大教堂的修缮自2018年启动,主要目的是支持石材和玻璃的日常养护和保护维修。修缮的工作目标有四个,分别是探寻最佳的实践方式;通过研究发现新的技术;通过新技术加强对历史技艺的延续传承以及增加可以被保护修缮的构件的数量。

图/约克郡大教堂 图片来自网络


Craft Conservation in Germany

德国的手工艺保护

Titus Kockel 德国技术工艺委员会

来自德国技术工艺委员会的Titus Kockel先生从手工艺贸易、手工艺保护、策略与行动以及国际网络这几个方面介绍了手工艺在德国的保护与发展情况。

德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因此它的手工艺具有区域多样性,或者说都有其独特的技术、工作思路和传统。德国技术工艺委员会是一个代表德国所有手工艺公司利益的组织。Kockel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德国手工艺从业者的培训机制:在15-20岁的时候成为一名学徒,用3年半的时间完成学习,用1-2年参加工作实践;五年之后会更加专注到某一个门类的实践中,最终花费7-9年的时间,完成一个专业手工艺人的培训。德国的手工艺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有序且有着良好的监管。但与此同时也一直在面临挑战:过去20年来,手工艺学徒的数量呈直线下降,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学员数量下降了60%,企业数量减少了15%,这造成了行业价格不断攀升,且培训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最后,Kockel先生指出,面对当下的不乐观景象,德国手工业部门目前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成为手工艺传承者;希望推动更多的研究、开发更多的工具,找到更多的方法来帮助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图/来自发言人ppt


影像建模技术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赵令杰  广州慕光科技有限公司

来自广州慕光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也是中央美术学院高精尖研究员的赵令杰老师介绍到,影像法建模作为古建筑测绘应用的“新”技术手段,基于数码照片的三维实体建模技术则可以直接从一系列的数码照片中获取研究模型的光照和纹理信息,然后重新构建出具有真实“照片级别”视觉效果的三维实体模型或模型场景。由于图像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场景信息,自然容易从图像获得照片般逼真的场景效果。赵老师认为,基于图像建模的方法成本较低,真实感强,自动化程度高,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文保工程领域值得被大力推广应用。

图/数字建模的一些应用 来源/发言人PPT


作者: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孙闯、黄学菲

更多博览会同期学术论坛请继续关注HPI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与您分享现场精彩内容!

  • 友情链接

协办单位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
  •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专委会
  • 查看更多

支持单位

特邀支持

  •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
  • 中国银行苏州分行
  • 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
  • 中国光大银行苏州分行
  • 查看更多

支持媒体

  • 中国文物报社
  • 《建筑遗产》学刊
  • Built Heritage
  • 《中国名城》
  • 查看更多

Copyright上海建为企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7858号-7